有一个名字始终铭刻于科技创新与临床价值的交汇点上,书写一路传承,跨越近百年波澜壮阔
上海 2025年5月19日 /美通社/ -- 1935年,阿诺德•贝克曼博士用一台酸度计,为现代医学实验室的精准测量揭开序幕;90年后的今天,贝克曼库尔特的检测设备每小时进行100万次检测,每年惠及全球12亿患者。从手工操作的显微镜时代到AI赋能的智慧实验室,贝克曼库尔特90年发展历程不仅是技术迭代的缩影,更是一部以科学精神重塑医疗未来的全球叙事。
科学基因:从实验室工具到技术革命
一切,始于那台酸度计。
二十世纪初的医学检验,仍依赖繁琐的手工操作与经验判断。1935年,阿诺德•贝克曼博士为解决柑橘加工业的酸度测量难题,发明了全球首台商用pH酸度计。这一看似微小的工具,却为医学实验室的量化分析奠定了基础。十余年后,华莱士•库尔特先生发明"库尔特原理",利用电阻原理实现血细胞自动计数,彻底颠覆了血细胞计数的传统模式,宣告医学检验迈入自动化时代。这两位科学家的发明,如同引信,触发了"用技术解放人力"的行业革命,奠定了现代医学实验室的技术底座。
一个是以"解决科学难题"为使命的化学家,一个是以"自动化解放人力"为理想的物理学家——两位创始人共同点燃了贝克曼库尔特的科学火种,也让"以创新解决临床痛点"成为企业持续前行的原点。
1997年,贝克曼仪器公司与库尔特电子公司强强联合,"贝克曼库尔特"由此诞生,驶向全球化征程新的篇章。一个横跨血液学、生化、免疫与自动化的综合性诊断平台初见雏形。与此同时,这家初生的跨国企业将目光投向东方——中国改革开放的浪潮正席卷医疗领域,而这片土地上的需求与潜力,注定成为其全球叙事的关键章节。
就在合并重组的同一年,1997年,苏州工厂的投产悄然改写了中国体外诊断行业的规则。作为首批在华建立生产基地的跨国企业,贝克曼库尔特以国产试剂线为起点,开启了"技术本土化"的破冰之旅。彼时的中国医疗市场,高端诊断设备几乎完全依赖进口,而苏州工厂的落地,不仅填补了产业链空白,更成为本土化创新的试验田。
2015年,"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中国科技创新战略进入关键阶段。贝克曼库尔特在苏州再度落子——仪器工厂与研发中心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跃迁。在这里,国产AU5800系列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设备从图纸走向产线,成为服务本土的前沿产品。这一举措,恰与中国"十三五"规划中"提升高端医疗设备自主创新能力"的目标深度契合,企业的技术积淀与国家战略形成共振。
至此,中国从全球产业链末端的市场需求方,逐渐成长为核心创新力量。当历史的指针拨向2023年,中国"十四五"规划正推动医疗体系向智能化全面转型。丹纳赫医学诊断平台中国研发制造基地在苏州正式投产,自动化率高达85%的生产线,承载着贝克曼库尔特几乎所有主力机型的"中国智造",使其成为较早实现化学发光免疫设备及自动化流水线本土生产的外资品牌。这座基地不仅是产能的扩张,更是创新逻辑的颠覆——兼具了本土研发、客户体验、技术培训、创新孵化等功能,让企业能够以"中国速度"响应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
2024年,苏州基地迎来再度跃升,全面启动本土化2.0项目。贝克曼库尔特持续推进本土制造的广度和深度——仪器产能实现翻番,产量增长逾60%。与此同时,核心试剂的本地注册与生产工作有序推进,为更多产品的国产化铺设路径。在试剂方面,基于中国人群样本,贝克曼库尔特推出了NT-proBNP免疫试剂;肿标新十项也全新上市,丰富并完善检测菜单,构建起更契合本土医疗场景的诊断生态,真正践行"在中国,为中国"的承诺。
如今,中国已从全球产业链的"追随者",蜕变为贝克曼库尔特技术创新的核心枢纽。中国市场输出的不仅是本土设备与试剂,更是一套融合本土洞察与全球视野的解决方案。当"健康中国2030"战略与AI、自动化技术浪潮交汇,这家企业正以智慧实验室为支点,撬动诊断产业的范式创新——从样本接收到数据输出的全流程智能化,从单点技术突破到系统生态构建,每一步都烙印着对中国医疗未来的深刻理解。
真正的技术创新,从来不是单向的输出,而是本地化深耕与全球化视野的辩证统一。技术突破的背后,是对"精准"与"时效"的永恒追求。
智慧诊断: 从数据工厂到临床决策引擎
在全球老龄化与慢性病负担加剧的背景下,医学检验的使命已从"提供数据"转向"驱动决策"。贝克曼库尔特的DxLab®解决方案,正是这一转型的集大成者,不仅是设备组合,更是临床流程优化的驱动器与效率提升的引擎。90年的积淀,终将在自动化与智能化的新时代迎来一次飞跃。
DxAutomation 全流程自动化解决方案打通样本接收、检测到归档的每个环节,涵盖生化、免疫、血液学全学科标本全生命周期管理,有效缩短报告周转时间(TAT),降低人力成本,将更多精力聚焦于临床价值的挖掘。
DxAI 数智化解决方案重新定义了数据的边界,从"智控+智研+智医"三维出发,打通从实验室数据采集、审核、赋能科研再到临床决策的全流程,全面释放数据潜能与智能价值,赋能每一次精准诊断。
DBS 精益管理解决方案从根源重构实验室运营逻辑,通过空间布局优化与流程再造,医护人员得以减少低效的重复劳动,将精力集中于核心医疗任务。这种改变不仅提升了资源利用率,更让医院在高速运转中保持"精准"与"稳定"的平衡。
随着"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深化,人工智能已从辅助工具进化为医疗决策的核心驱动力。贝克曼库尔特的DxAI平台,正是这一趋势的缩影——它以真实世界数据为燃料,以临床需求为导向,驱动诊断流程的持续进化。在这里,每一次检测数据的生成,都旨在对诊疗方案的动态校准;每一项智能算法的迭代,都旨在为精准医疗铺设新的路基。
自动化释放人力,AI重塑精度,数字生态贯穿诊疗全周期,一整套围绕临床价值和医患需求的全链路能力,正在逐步重构现代实验室的运行逻辑。而这一切背后,是贝克曼库尔特始终不变的理念——以客户为中心。从效率到质量,从技术到服务,真正的智慧诊断,不止于流程再造,更关乎价值共建与信任积累。
客户至上:从设备交付到价值共建
在医疗行业,设备参数仅是起点,持续的服务赋能才是赢得信任的关键。如果说设备和方案是"硬核能力",那么贝克曼库尔特的"金牌服务"就是其最坚韧持久的品牌"护城河",连接着仪器技术与临床需求,将服务升华为一场关于信任的长期契约。
作为较早在中国构建完整售后体系的国际品牌,贝克曼库尔特的服务网络已渗透至全国百余个城市,400余名工程师24小时待命,如同遍布医疗生态的"神经末梢"。
在这样的服务背后,藏着一套更深层的逻辑:在医疗这个容错率趋近于零的领域,服务不仅是故障响应,更是对临床价值的全程守护。而贝克曼尔特服务网络的背后,是一套更深层次、可持续、可成长的"客户价值解决方案",不仅关注产品交付后的使用体验,更致力于与客户共同构建长期信任和共同成长的价值闭环。
臻信服务以"快速响应+一站式支持"为核心,以标准化流程重塑效率标杆,从装机前的场地勘测到交付后的5S管理,覆盖装机、维护、报修、巡检全流程。通过标准化装机流程、可视化进度管理和远程PROService系统,显著提升设备上线效率与稳定性。
精信运营则更像是一套服务型"运营咨询系统"。依托丹纳赫DBS精益管理体系,贝克曼库尔特为医疗机构提供实验室质量指标优化、流程效率提升、智能预警管理等"一揽子"方案,以期让临床工作者摆脱过往疲于应付的琐碎操作,最终更多专注临床诊断本身。
笃信同行的深意,在于与客户共享创新"红利",代表着贝克曼库尔特在服务价值上的"再进化"——不仅关注仪器本身,更将触角延伸至项目开发、科研支持、临床解读、政策培训等更高维度的协同合作。
从标准化装机流程到个性化科室优化,从智慧报修工具到实验室全流程质控方案,从紧急抢修到战略协同,贝克曼库尔特打造"客户价值解决方案",致力于提供高标准服务。
在医疗领域,高阶的服务,是让客户成为价值跃迁的主角。贝克曼库尔特的服务不局限于"售后",而是一场与客户"并肩"的长期陪伴与价值共建。
九秩风华:在技术无界中锚定未来
四十余年中国深耕,贝克曼库尔特完成了一场跨国企业的"东方叙事"。从1983年在北京、上海、福州、广州等地设立代表处和维修站,到如今成为一家本土化的跨国企业,它将全球化命题转化为一场"在地实验"——用中国需求定义技术坐标,以本土智慧反哺全球创新。
这种"双向创新"的逻辑,深度嵌入企业的全球化基因。当"健康中国2030"强调疾病早筛时,其肿瘤标志物联检方案正深入广阔市场;当全球面临阿尔茨海默病的挑战时,贝克曼库尔特通过丹纳赫Beacon项目,与国内顶尖医院共同探索新型血液生物标志物组合与阿尔茨海默病临床结果之间的潜在关联,为早期识别和精准诊断带来新突破。贝克曼库尔特证明:真正的全球化,不是技术的单向输出,而是让本土实践成为全球创新的策源地。
站在九秩节点,这家企业的雄心清晰而深沉——它要做的不仅是设备供应商,更是IVD生态的"操作系统"。从酸度计的微光中走来,到自动化与智能化的浪潮中去,贝克曼库尔特正将中国市场的复杂需求,转化为可复制的全球解决方案,延续跨越国界的科学征程,照亮更广阔的人类健康图景。
九十年年轮镌刻创新维度,未来长卷方于星海间徐徐铺展——在人类健康的浩瀚征途上,贝克曼库尔特的光焰,将成为指引下一个百年的灯塔,未来可期。